首页 > 科研课题 > 国家课题 >

课题研究报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策略研究》

访问量:517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

      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指出,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重要制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考试招生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新高校招生录取体系当中,增加高考与高中教学的关联性。新高考设置了必考和选考结合的考试科目,即:“大 3+小 3”,由语文、数学、外语等高考现有 3 个学科为大 3 和在学业水平考试中任选 3 科为小 3,突出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结合我国新高考改革的实际情况,在浙江、上海试点的学业水平考试中,皆使用了合格考和等级考两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即目前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既要具备评价学业质量、指导教学的功能,也要服务高考选拔功能。

      新高考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不仅具有标准参照性考试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常模参照性考试的特征,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的两种模式相结合,这不但在我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对教育测量理论和模型的一大突破,不同考试内容的可比性、不同科目分数的可加性、高考和学考两种不同性质考试的融合性等都需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指导实践的理论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依据高中学业质量标准和高考选拔要求制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理念和考试构念,选择适合的测量理论和模型、形成清晰的测量目标,开展考试内容、形式设计、命题组卷技术、评价诊断、教学反馈等研究,为高中学业质量评价和高校招生录取打造科学、公平的测评工具,为建设高中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高中学业质量需构建新的评价体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高中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测评方法和工具。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依据高中学业质量标准,兼顾高校招生对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综合考查要求,研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的命题和评价指标及教学反馈,使之成为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有效测评工具。现有浙江、上海试点省市的学业水平考试对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尚未取得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测评工具,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将弥补这项空白,在总结试点省市的实施效果的同时引进现代教育测评技术,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 等著名评价项目,结合我国高中学业质量评价理念,形成符合我我国高中学业质量发展的测评模型,通过在考试实践环节小规模的试点,探索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策略。

研究团队:

 问:

韩家勋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

 昕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

 承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研究员

子课题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课标、新高考三者关系研究;

薛海平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

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子课题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理念和模型研究;

黄晓婷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张国春

北京十一学校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刘世洪

北京十一学校物理学科教师

王秀青

北京十一学校历史学科教师

子课题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策略比较研究;

张思思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专委会副秘书长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

刘世洪

北京十一学校物理学科教师

王秀青

北京十一学校历史学科教师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定性分析法。

四、比较研究法。

成果规划: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

1)《基于现代教育测评理论的高中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国际比较研究视角下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策略研究》

3)课题研究报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策略研究》

相关新闻